“我们要想办法,让更多中国人吃得上蓝莓,尤其是早春蓝莓——世界上最好吃的蓝莓。”这句源自诺普信董事长卢柏强初心的话深圳股票配资论坛,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爱莓庄(原“光筑农业集团”)的战略原点。从2020年起步,爱莓庄以蓝莓为突破口,践行“单一特色作物产业链”模式,在云南红土高原上开辟出一条从种植到品牌销售的完整路径。
五年间,爱莓庄在云南布局超5万亩基质蓝莓基地,自产规模跃居全球前列,60多个农场遍布昆明、曲靖、玉溪等十余个州市。通过工业化、标准化的农业模式,爱莓庄不仅让高品质蓝莓走进山姆、OLE、盒马等高端商超,更推动中国农产品品牌化走向世界。在诺普信“农业不再落后,农民无比幸福”的使命驱动下,爱莓庄以母公司诺普信三十年植保技术为底气,对标未来三十年的农业图景,重新定义中国农业。
以终为始:从“一粒莓”到“一条链”的农业新实践
“我们不是从农业出发做农业,而应对标世界一流,甚至放眼三十、五十年后农业可能的样子,以终为始,重新定义中国农业。”卢柏强的这一前瞻性思考,为爱莓庄的征程奠定了基石。转变源于一个日常瞬间的触动,当看到水果店里琳琅满目的进口水果时,他内心萌生了强烈的愿望:“我们有没有可能把一个小作物做成一个大产业,甚至做到世界领先?”这不仅是一个商业构想,更是诺普信始终秉承的“让农业不再落后,农民无比幸福”的愿景和情怀担当。
基于这一“以终为始”的理念,蓝莓被选为突破口。在公司高层看来,新农业时代是由需求端变迁与多技术融合共同驱动的。“蓝莓作为生鲜消费的代表,不仅打开了巨大的产业空间,也代表了消费趋势与农业科技的前沿方向,对整个农业转型升级具有引领意义。”基质栽培的蓝莓产业,每亩固定建园成本高达7-10万元,这种高投入、高技术门槛的模式,天然形成了产业护城河,也规避了传统农业易被模仿的弊端。“一家一户很难有财力去做科学研究,但企业可以。”诺普信三十年植保技术的深厚积累,成为了进军蓝莓产业的坚实底气。
爱莓庄的实践,正是这一顶层设计的落地。从2020年在文山州砚山县黑鱼洞村建立第一个农场开始,到如今60多个农场遍布云南十余个州市,爱莓庄总经理助理伍大利深感责任重大,“在品种、技术和品牌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发展蓝莓产业,挑战巨大。我们不仅要做好种植,更希望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单一作物产业链发展模式。”爱莓庄的愿景无比清晰——“创建全球一流的农业企业”。为此,爱莓庄坚定地推进“五个明确、八大坚持”的经营理念,开启了“学习型组织建设、数字化阿米巴建设、吃透技术及生产方案”的三大建设,全面拉开了发展新篇章。
技术破局:科学种植与组织创新的双轮驱动
走进文山维摩农场,年轻场长胡选升正忙碌着。2021年从云南农大毕业的他,干过灌溉员,当过生产队长,2023年便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场长,管理着上千亩基地。“今年压力虽大,但最开心。”胡选升感慨道,“真没想到公司的促早技术这么牛,去年这时只有零星几颗蓝莓,今年已是花果满园,果子还特别大。”他口中的“促早技术”,正是爱莓庄实现“让中国人冬季吃上国产优质蓝莓”目标的关键之一,与此相关的“双膜促早”“双盆密集”等技术也都是具有全球创新意义的实践。
技术突破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。爱莓庄设立了“植保双减半”“冷库保鲜技术”“90天建园”等重大研发课题,推动技术快速迭代。技术委员会主任温柳斌对此深有体会,他拥有在雀巢等国际公司的丰富经验,于2022年加入爱莓庄。
“刚开始,公司技术体系还在完善,各旗舰公司的技术部长来自不同体系,有点像‘华山论剑’,经常要‘救火’。”温柳斌回忆道。但通过每周技术例会、每月线下共创会,公司逐步实现了水肥、植保、园艺和技术体系的大区域一致化,形成了合力。“现在我具体分管两个链路27个农场,虽然经常凌晨三四点才到巡园点,休息两三个小时又继续工作,但每天最愉悦的时刻,就是到地里和苗木‘对话’,它们长得好,我就感到幸福。”目前,每个农场都配备了科学实验站,在研课题多达60余项,数十位像温柳斌这样的硕博科研人员长期扎根基地,将前沿农业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。
技术的落地离不开组织的保障。爱莓庄大力推动组织变革,重构了以旗舰公司为经营主体的扁平化管理架构。在农场端,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是“数字化阿米巴”和“新组织建设”。“我们从过去的25亩夫妻工模式,升级到现今的35亩技术落地工模式,管理责任更清晰。”胡选升介绍说。爱莓庄以35亩为一个基本经营单元,让每位落地工专注于一片土地,建立起与作物的情感连接。
同时,高举考核大旗,落实各层级激励方案,区分优秀与平庸,激发了团队活力。“我们还自招采摘工,自建采摘平台体系,对农场长期用工和品质管理意义深远。”训练有素的采摘工,采摘娴熟,欢声笑语一片,能手日收入可达300多元,一个采摘季能为家庭贡献数万元。这套组合拳,使得爱莓庄在追求“一流的植株生命状态,一流的现代农场经营”道路上飞速前进,展现了惊人的现代化发展速度。
联农带农:一颗蓝莓背后的万家灯火与社会价值
在炭房农场,壮族姑娘王有丽和姐妹们迎着晨光开始一天的采摘工作。“最高一天能赚500多块呢!”王有丽脸上洋溢着笑容。通过采摘和零工,她一年收入超过4万元,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。而在天星农场,2024-2025年全产季劳务支出超过2000万元,日高峰用工达1000人,累计提供用工超万人次。这不仅仅是数字,更是成千上万像王有丽这样的云南山区家庭实实在在的收入来源。
爱莓庄的联农带农效应,深刻融入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。目前,每亩蓝莓可创造多人次的就业机会,每年为云南及周边山区提供超过五万个稳定工作岗位。这不仅体现在直接的农场用工上,也辐射到加工、物流、销售等后续环节。2023年被称为“爱莓庄的加工元年”,这年加工中心成立了,自建冷库和厂房起来了,标准化的品控体系建立起来了,到现今已在云南建成40多个标准冷链加工中心。从冷库温度控制到存储、包装、物流,都为蓝莓量身打造,这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,延长了产业链,也创造了更多元的就业岗位。
爱莓庄的这份社会责任感,也体现在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消费者的承诺上。爱莓庄逐步形成分品牌营销模式,按品种区分品牌,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。如今,“爱莓庄”品牌蓝莓已成功进驻山姆、华润Ole、沃尔玛、京东七鲜、百果园等主流高端渠道,赢得了市场口碑。客诉响应机制也大幅优化,体现了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。在爱莓庄人看来,农业从来不是快节奏的资本游戏,而是一场需要长期主义、敬畏之心和系统思维的精耕细作。通过提升产业效率,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,同时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,正是应对社会发展“不平衡不充分”矛盾的重要实践。
从黑鱼洞村的第一个脚印,到红土高原上星罗棋布的现代化农场;从对标世界一流的初心,到打造出“爱莓庄”这一全球领先的自有品牌;从高投入的科技农业探索,到带动数万农民增收的联农带农模式——爱莓庄用五年时间,在一颗小小的蓝莓上,印证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独特路径。
正如诺普信副董事长王时豪所言:“我们的愿景就是创建全球一流的农业企业。”种好一颗蓝莓,就是为中国农业走出一条最好的道路,树立一个最好的样板。在这条路上,爱莓庄正以坚定的步伐,向着“全球一流农业企业”的愿景奋力迈进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谢晓莉 董玉
来源:南方农村报深圳股票配资论坛
驰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